×
油气田地面工程

开门红! 新一年头一个月我国重大工程捷报频传

来源:油气田地面工程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年08月21日 17:03:04

全球首个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运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交付启航。

图片由中海油提供

“万里黄河第一隧道”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全线竣工。

范少文摄

时速350公里的CR400AF-G新型复兴高山动车组。

图片由中车提供

在茫茫大洋中,全国首个海底数据舱在珠海高栏港亮相,全球首个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产储平台“神海一号”能源站交付设置帆;

在神州大地,可耐-40℃极寒的复兴号高冷动车组亮相,全球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悬浮工程样机及试验线正式下线;

在浩瀚的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转入空间站建设任务准备阶段,“天问一号”探测器向火星移动4亿公里追梦……

新年伊始,超级工程和核心技术的好消息来了。

世界第一!国内首航!海底第一!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标志着我国新一年的重磅武器开启新征程。跟着本报一起来看看新年令人兴奋的新突破吧。

《高汉版》复兴号

“冷酷能力”武装到“每一根神经”

“高山版”复兴来了! 1月22日上午,京哈高铁全线建成通车。时速350公里的由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CR400AF-G高山动车组准时从北京朝阳站发车,高速赶往哈尔滨。

这是全新“高山版”复兴号的首次商业运营。具有抵御高寒、冰雪的特殊技能,可在-40°C的低温环境下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速行驶。堪称“最抗冻”的动车组。

很多人对此深有感触:“在寒冷的天气里,即使是手机也无法正常工作,响应缓慢而关闭电源”“零以下-40摄氏度,某些金属材料甚至可能脆”——可想而知,复兴号“高山版”在北国驰骋有多难。

练习“抗寒技能”需要很多阶段。在中车四方总设计师贾祥杰看来,高汉版复兴号动车组的“战斗力”已经武装到“每一根神经”。

贾祥杰介绍,从列车使用的材料和电器元件,到车体、转向架、送风制动等关键系统部件,均采用耐低温设计,从密封和防雪、防冻和水系统冷凝。防水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使动车组能够经受住-40°C、冰雪等极端恶劣运行条件的考验。

例如,在低温条件下,一些常见类型的电气元件可能动作缓慢。高冷版复兴号动车组,车内的开关和继电器均选用适应-40℃的低温型号,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下也能自由伸缩。

再比如,火车的水箱、污物箱和水管更容易结冰和结冰。为了防止冻伤,把它们放在厚厚的“棉布”上,加一个“暖宝宝”——“水管和水箱都有加热装置,比如在水管上缠绕电热丝。除了电加热装置,在箱体外侧和管道外侧也覆盖有防寒材料,可满足-40℃的应用环境。”

跑步前后需要做“热身运动”吗?贾祥杰解释说:“冰雪线运行后,车下的一些运行部位可能会有很多雪。轿厢下方运行部件的制动装置在工作时会变热。当汽车停下来时,可能会结冰。 .因此,哈尔滨局和沉阳局冰雪线运行后,将推进到暖库,在那里冰雪先融化。”

据了解,除此之外,全新的“高山版”复兴还采用了大量优化设计。如今,动车组已经投入运营,游客可以乘坐“复兴号”一路向北,感受万里冰雪覆盖的北国风光。未来,乌鲁木齐铁路局和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营的线路也有望看到复兴号动车组的高冷版本。

济南黄河隧道工程

智能打造“万历黄河第一隧道”

1月23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洛口浮桥渡轮旁,“黄河”盾构机巨大的刀盘破土而出,“万里黄”江一隧道”济南黄河隧道工程竣工。

此举标志着我国在建直径最大的公轨联合盾构隧道开通,也是历史上首次开挖地上“悬河”。

万里黄河一路奔流,但到达济南洛口段时,河床高出南安市区地表5米,最高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形成了巨大的地上“悬河”。济南黄河隧道工程此段位于济南市中轴线上,南接主城区冀洛路,北接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成后最快4分钟即可过黄河,比济南黄河大桥节省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从2019年9月开始,济南城建集团与中铁十四局集团共同打造的“黄河”和“泰山”两台超大口径泥浆平衡盾构机开始开挖,并首次在地面。渡过“悬河”。

“这次隧道开挖开启了对黄河地质的新认识。”中铁十四局黄河隧道工程总工程师杜长燕说,黄河上游有隧道,但下游地质情况之前不清楚。复杂多变的地质也是后续施工的最大难点。

上一篇:数字化赋能西南油气田 2021年计划生产天然气35
下一篇:油气储运工程:这个专业和“西气东输”有关哦

Top